金川区人民检察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以案释法

【以案释法】诈骗老人套路深,身边案例敲警钟

时间:2025-07-21 14:41:1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孙子出事急汇款?老年人接到这类电话,一定要小心。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等特点,炒作概念,设置陷阱,骗取老年人的钱财问题日益突显。


近日,金川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及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让人触目惊心。2024年8月,阿龙(化名)通过抖音认识一好友,在对方的指导下安装了“蝙蝠”APP,对方告诉其前往全国各地取钱可以赚取好处费。为谋取私利,阿龙按照上线指使到达本区。先由上家通过电话联系被害人,以其孙子被公安机关抓获需拿钱疏通关系为由让其准备疏通资金。随后派阿龙谎称是被害人孙子的朋友,骗取其信任后,在被害人家中通过蝙蝠语音通话与上家连线,让伪装成“被害人孙子”的人与其通话,通过线上线下并行同时进行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方式取得被害人信任后,骗取40000元现金人民币。后阿龙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全部被骗资金已返还给被害人。


检察官提醒

认清这类亲情诈骗的常见套路:

利用心理弱点:不法分子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先套近乎,唤起回忆。针对老年人反诈意识薄弱、与亲人缺乏有效沟通、对子孙安危极度敏感的心理,虚构亲属困境(如涉嫌违法被抓),利用慌乱心理削弱判断力。

“线上+线下”组合:采用“线上诈骗+线下取钱”模式,线上冒充亲属朋友骗取信任,线下安排“工具人”当面取款,形成闭环,逃避监管。

“工具人”配合:明知上线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仍伙同上线冒充他人身份,帮上线虚构事实对老年被害人进行诈骗,构成诈骗罪,同样需承担刑事责任。


 防范亲情诈骗的“四不要”: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骗子利用的就是你关心则乱的心理。无论对方描述的情况多么紧急可怕,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可能是骗局。

立即挂断,不要被电话操控

接到自称亲人出事急需用钱或转账的电话,特别是对方要求你保持通话、不能挂断、不能联系他人时,立刻挂断电话,这是骗子阻止你核实真伪的惯用伎俩。

主动核实,不要轻信一面之词

如果一时联系不上本人,务必联系其他家人共同核实情况。绝不轻信来电显示的号码,骗子可以轻松伪造任何号码(包括110、子女号码)。

当面确认,不要现金交易

凡是涉及支付现金,务必要及时确认对方身份,公检法机关不会要求私下交付现金,更不会派人上门取款。



法条链接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